首页 > 美文同人 > 这就是印度 > 第78章 印度的茶文化

第78章 印度的茶文化(1/2)

目录

印度茶文化的起源和发展与印度的历史、文化以及宗教有着密切的关系。印度人也爱喝茶,而且喝茶在印度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生活方式。印度是世界上人均消费茶叶最多的国家之一,茶叶的生产量和消费量均居世界之首,出口量也位居全球第二位。在印度,喝茶几乎成为了一种国民饮料,几乎每个家庭都有喝茶的习惯。印度的茶文化不仅反映了其历史和文化的多样性,也成为了该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一、印度茶文化的起源传说

传说公元前500年左右,一位名叫达摩的印度僧人将茶树带回印度,并在北部的大山培植成功。达摩僧饮用这种植物的习惯后来传授给了其他的僧侣和修行者,这种神奇的植物开始在印度的僧院和修道场普及。

另一个传说是在公元前273年左右,印度大帝阿育王下令为阿育吠陀制作一种用于治疗疾病和促进健康的香料饮料。阿育吠陀是一种传统医学实践,使用草药和香料进行治疗。各种本土香料将被用来制作治疗饮料,这种饮料的主要成分便是茶叶。

印度近现代的茶业发展,起源于英国的殖民统治和英国东印度公司的茶园计划。1780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引入中国茶籽在印度种植茶树。1834年起,英国东印度公司派人到中国非法获取茶籽、茶树、技术及人才,传入印度然后开始大量种植茶叶,这为印度茶叶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当时的印度已经成为世界红茶的主要产地。从1842年的少量出口,到1888年印度茶叶对英国出口量达到8600万磅,首次超过中国对英出口量。到1899年,印度茶叶对英国出口量达到2.19亿磅。

19世纪,英国在印度东北地区,特别是在阿萨姆邦和大吉岭地区大规模发展茶产业,并采用中国传统的制茶方法。20世纪,印度开始使用ctc制茶法处理红茶,这种制茶方法使得茶叶制作过程更加高效。

目前,在整个印度次大陆,有超过10万个茶园,雇用了数百万茶叶工人。茶在印度文化中的地位如此之深,所产生的百万吨左右的茶中有70%是由自己的人消费。

二、印度主要茶叶产区和品牌

印度根据气候和地理上的显着差异,定义其茶叶种植区,印度三大茶区是阿萨姆邦、大吉岭和尼尔吉里。每个茶叶产区为茶叶种植提供了一个不同而又完美的气候,三大茶区茶叶的生产和消费也受到了全球市场的认可,尤其是阿萨姆茶和大吉岭茶,成为了印度品牌的代表。

1、阿萨姆茶

阿萨姆邦是印度最大的茶叶种植地区,也是印度本土野生茶树品种cailliasensisassaica的所在地,茶叶产量占印度总茶产量的50%至75%。。大约公元8~10世纪,少数茶叶和茶树由中国云南传入印度边地阿萨姆。历经数百年的进化,逐渐适应了阿萨姆的土地与环境。

阿萨姆邦是典型的热带河谷。中国的雅鲁藏布江从西藏流经至该邦腹地,并提供了维持肥沃平原茶园的水源。阿萨姆邦的北部地区是喜马拉雅山脉,南部是辽阔狭长的山谷,山谷中的热湿空气常年保持流动,阿萨姆邦的热带气候又热又潮湿,雨水充沛,为茶树提供了充足的养分,更为茶树的生长提供了绝佳的环境。这种茶树以长出浓密茂盛的叶子而闻名。

阿萨姆邦的茶采摘和生产季节从3月到11月。阿萨姆茶叶通常在一个季节收获两次;,收获被称为“第一次冲洗”和“第二次冲洗”。第一次冲洗是在3月份的早春收获期间采摘的,并产生了从阿萨姆邦出来的更细腻的茶。在夏季的第二次冲洗会产生被认为是阿萨姆茶最具特色的“剔骨”茶。这些更成熟的落叶(更多颜色铜色和细腻的头发)酿成奶香浓郁清爽的茶。由于阿萨姆邦是最大的茶叶种植区,

阿萨姆地区主要以生产红茶而闻名,也生产少量的绿茶和白茶。阿萨姆红茶具有爽口,大胆的风味,可以单独饮用,但也可以很好地融入牛奶和糖,制作出阿萨姆奶茶。由于其浓郁而浓郁的风味,阿萨姆经常被用于早餐茶混合物,这些混合物受到了英国和世界各地其他文化的欢迎。

2、大吉岭的茶历史

英国殖民时期,成功从中国走私了茶种,并在大吉岭凉爽多雨和崎岖的高山上种植中国品种茶树-茶花。到19世纪50年代中期,大吉岭的茶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英国领导的政府继续派出资源发展茶业。虽然该地区茶园数量增加,茶园数量增加,茶叶产量增加,但它从未达到阿萨姆邦的茶产量。到目前为止,大吉岭的产量仅占印度总茶产量的1%。

大吉岭经常被称为茶的“香槟”。大吉岭的茶叶作物每年都会有所不同,具体取决于天气,土壤条件以及丛林种植的独特而多变的山地地形。像法国的香槟标签一样,必须在印度大吉岭地区的茶园种植,栽培,生产,加工和加工茶叶,才称为大吉岭茶。

大吉岭位于印度东部的西孟加拉邦。大吉岭茶园的高程从2000英尺到7000英尺不等,分布在丘陵和山谷,并通过陡峭的垂直山脉和高山森林。由于海拔的急剧变化,整个大吉岭地区有许多小气候,从清凉的微风吹到亚热带森林湿度,强烈的阳光直至季风降雨。具有挑战性的地理和粗糙的有时难以接近的地形,产生了大吉岭独特的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